各大商学院开始深圳扎堆办学 自办还是引进?
来源: 众凯教育  责任编辑:众凯教育编辑组  

  有一大批企业在1994、1995年创业,经过10年发展,正好进入腾飞发展期,此时企业家自身的战略视野和管理能力开始面临更大的挑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学习。企业也急需大量能独挡一面的将才,不少企业在内选拔可信赖的高潜质人才,送到商学院进行系统学习和培养。当市场需求出现拐点时,商学院在深圳的发展热潮也应运而生。

  12月18日上午9时,在市民中心和黄埔雅苑中间,益田路一甲级写字楼的8楼,60多位来自深圳各大企业的企业家、高管,已准时出现在阶梯教室,等着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上课。他们就是深圳企业界的精英,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深圳分部(下称中欧)读着令人艳羡又倍感神秘的EMBA。两年学20门课程,学费是39.8万元,令人瞪目结舌,但这还不是商学院里最高的学费。

  商学院,被称为“为培养未来商业领袖所办的学院”。随着经济发展、企业兴旺,深圳需要大量有经验、受过专业教育的企业高管,也因此成为各大商学院抢滩设点的一线城市。

  商学院在深圳多半办EMBA

  事实上,中国的商学院以体制内的传统大学办学为主,清华、北大等均属于此类。中欧有点特殊,是中国政府和欧盟政府的合作项目,办学体制独立于中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之外,是独立法人,不隶属于任何一所国内或国外的大学。

  1994年,由时任外经贸部部长吴仪代表中国政府和欧盟签署合作办学财务协议,双方各出资50%成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李岚清副总理曾寄语中欧:办一所不用出国也能留学的商学院。之后,中欧落户上海,也是国内第一个真正办M BA的商学院。“在当时相对比较保守的大环境下,中欧被称为政府背景下的教育特区。”中欧深圳代表处有关负责人认为,按市场化方向独立运作的中欧发展也是超常规的,折射出整个中国商学院发展之路,包括商学院在深圳的发展。

  目前,各大商学院在深圳真正办的还是EMBA项目,即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商学院一般由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组成,近年来由于EMBA收费高、聚集的都是企业精英,而备受媒体关注。2002年,教育部批准了国内30所大学的商学院有条件开办EMBA项目,包括北大、清华、中大等,近年其中一些项目也尝试在深圳招生办学,中欧即从2005年开始在深圳设立了华南的办学点。

  商学院与企业发展相映衬

  深圳从何时起开始产生滋养商学院的沃土,业内人士多认为以2005年为节点。这一年3月,2002年就在深圳设立办事处的中欧第一期EMBA深圳班开学,首期有一半学员来自深圳,包括当时被评为中国地产十大风云人物的华侨城地产的陈剑和招商地产的林少斌。同年,其他商学院陆续在深圳开设EMBA.2005年至2008年,中欧每年招一个深圳班,每班学员60名,主要课程均在深圳授课。2009年金融危机下,中欧深圳班逆市扩招为春、秋季两个班。

  业内人士分析,2005年是很多深圳企业腾飞阶段。例如,深圳第一家登陆纽约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企业迈瑞,董事长徐航2002年考入中欧时,公司年销售额约4亿元,2005年前后销售额即超过10亿元,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时间节点来说,有一大批企业在1994、1995年创业,经过10年发展,正好进入腾飞发展期,此时企业家自身的战略视野和管理能力开始面临更大的挑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学习。企业也急需大量能独挡一面的将才,不少企业在内选拔可信赖的高潜质人才,送到商学院进行系统学习和培养。当市场需求出现拐点时,商学院在深圳的发展热潮也应运而生。

  如何应对扎堆的竞争

  当商学院开始在深圳扎堆出现时,本土教育资源匮乏的深圳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到底是自办还是引进,再次成为讨论焦点。中欧更愿意把深圳分部看成是引进和国际接轨的办学体制,扎根深圳的教育项目,而不是在深圳开设的分校。

  中欧深圳代表处有关负责人称,中欧一开始走的是不同于传统体制常规办学的道路,才能实现超常规发展。依托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大背景,中欧从1994年建校,到2000年跻身世界商学院百强,六七年间从芨芨无名到世界知名,说明了在中国突破体制束缚办教育的巨大潜力和空间。“中欧看好深圳的发展,把华南教学中心放在深圳,是对深圳有长期办学的承诺。”这位负责人说,好学校和商学院都需要积累、沉淀,全新创办一所商学院,需要多年积累才有可能成长为优秀的商学院。深圳市场化程度很高,商学院无论是自办还是引进,只要扎根深圳,对深圳发展都是好事。对中欧的深圳分部来说,已经把自己看成深圳的商学院,当成深圳的一分子。

  扎堆会不会带来竞争?对此,并不是所有商学院都认为彼此之间存在竞争。有些商学院认为各自定位不同、产品不同,不存在竞争。而中欧深圳代表处负责人则认为竞争肯定存在。比如,市场推广的力度不同,造成潜在学员获取的信息不对称,没有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商学院就读,是种竞争。还有些学员的爱好和学习方向不同,在都了解商学院特色情况下,学员会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商学院,也是种竞争。

  “但不同商学院之间的办学特色还是有很大区别。”这位负责人介绍,有些商学院的E MBA项目,面对来自大企业或知名学员不太自信,会迁就。但中欧则对学员要求很严格,入学时要求笔试和面试,考察学员的学习态度和管理素质,是否准备好为期两年的学习,是否能为其他学员带来思考和学识方面的贡献。商学院要从学员的态度和素质上把关,否则进入到一个平台的学员,由于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无法交流、共鸣,不能给彼此带来学习的价值,就是失败的开始。

  读EMBA的多是创业第一代

  这些年,中欧深圳班学员来自深圳以外华南地区的比例在逐步增大,第一届深圳班学员超过一半来自深圳,广东、福建、湖南、江西等省区的学员近年也在增加。不同于江浙、闽南、潮汕地区的学员构成,中欧在深圳的学员多是创业第一代。

  学员构成反映产业结构

  作为中国唯一在华东、华北、华南开设EM BA项目的商学院,中欧也体会到不同地区学员的特点。中欧深圳代表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圳班学员多从事制造、高科技等行业,金融投资和时尚品牌领域的高管也不少,基本就是深圳的产业结构样本;上海班的学员来自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高管比较多,还有江浙地区的教育背景较好的民营企业家;北京班的学员主要来自大型央企。三地班级都有相当比例的政府官员,但他们普遍较低调,且学习刻苦认真。

  “这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深圳的独特优势。”这位负责人说,中欧在深圳的学员多是创业第一代,和江浙、闽南、潮汕地区不同,这些地区第一代企业主普遍学历较低,一般来说难以符合教育部对正规E M B A的入学学历要求,所以很多学员是他们的第二代,这些第二代大多是在国外上的大学。

  深圳的第一代创业企业主普遍具有较好的教育背景,不少还是名牌大学毕业生。这些成功深商在中欧读EMBA时特点很鲜明:上课时治学严谨、刻苦认真,课后生动活泼,经常聚会,组织的活动大部分是和管理、经济相关的讨论、沙龙、讲座,以及同学之间的企业互访:互相参观、借鉴其他企业经验,并真诚地提出建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商学院学费水涨船高

  “对发展良好的企业高管来说,学费并不是他们最关注的,更大的投入是两年的时间,及能学到什么。”这位负责人说,外界对商学院高学费的神秘和质疑是因为不了解。这些年,商学院的学费也随物价水涨船高。以中欧为例,从2005年的25.8万元涨到2010年的39.8万元,这样的收费在国际一流商学院中偏低,和中欧排名类似的国际商学院收费多在10万美元。

  高昂的学费,高素质、高期望值的学员……什么样的老师才能胜任?教EM BA的老师最大的挑战就是其自身的企业背景。“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员可以买书自学,完全没必要在课堂上浪费时间。”这位负责人解释,关键是老师管理理论的高水平梳理和概括,及在企业运营环境中的实际应用,这也是很多国内传统商学院最为学员不满的地方,老师完全没有企业经验,有也是蜻蜓点水。

  为保证教学质量,中欧会要求每名学员对每门课打分,如果一些教授得分达不到要求,学校相关部门会提醒教授,并帮助其限期改进。如果还不行,就不再让其授课。在中欧得高分的老师既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也有丰富的企业背景。很多教EM BA的教授都有过在企业担任高管的经历,或是有深度企业咨询的经验。

  对好的教授来说,看重的不只是工资报酬,更看重商学院的平台和学生素质,国际性的、稳定而又快速发展的商学院能让他们有安全感和成就感,而学习态度认真的高素质学员,又能不断促进教授水平的提高,即教学相长。

  商学院不应是富人俱乐部

  “商学院绝对不应该是富人俱乐部。”这位负责人解释,教育和培训是有区别的,培训在于教会人掌握某一门具体的技能,而教育则通过改变人的思想和观念,进而影响人的行为。对商业社会来说,社会成员的商业精神、契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非常重要,商学院教育应该对此责无旁贷。

(本文来源:众凯教育 作者:众凯教育编辑组)